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节(1 / 2)





  七彩说:“咱们把石块在院墙外堆一圈,应该能够用了吧?”

  程立国发愁地说:“妹妹,那咱们还得捡很多石头,捡很久才能够用。”

  “没事的,咱有空就去捡一些回来,早晚够用。”

  干活累了以后,仨孩子一做作业,再吃点喝点,然后又推着板车继续往家搬石头。

  七彩趁长生和哥哥去院里喝水时,把藏在空间里的石头弄出来,掺进石堆里,不仔细看看不出多了一些。捡回来就放院子外堆着,谁会刻意记多少石头,即便是看着多了些,也可能以为记错了。

  等李秀珍和程茂林回到家,一看栅栏边上围了些石头,奇怪地问:“谁放这里的石头,该不会是孩子们弄回来的吧?”

  李秀珍想起闺女早就说想给家里围个围墙,俩孩子又那么勤快,便说:“说不定真是他们干的。”

  两口子回去一问,还真是儿女弄回来的石头,长生也帮了不少忙。

  李秀珍:“七彩,你们还小,别干重活,看压得不长个了。等我和你爸下工,我俩去捡石头,很快就能把咱家院墙围起来。”

  程茂林也说:“就是,这哪是你们干的活。你们仨知道好好学习就成,等考试争取考个好成绩。”

  既然闺女想要围墙,那就围,反正早晚都得围。趁着现在不用在家做饭,下工后又没啥事,两口子又开始忙活。他们每天下工后,一车车往家运石块,就这样干了两天,把院子外堆满了石块。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七彩的功劳。她趁晌午头没人时,自个偷偷溜到那边捡了不少石头,回来后掺到里面,谁都没觉察出来。

  程茂才和程茂田知道四弟要围围墙,也都过来帮忙。没用几天功夫,哥仨就把围墙围好,因为拉回的石头不少,差不多垒了一人多高,比起以前的木栅栏来说,相当安全。程茂林还把原来的木栅栏拆了,顺便垒鸡窝和猪窝用上一些。围了围墙后,家里看着更像样了。

  程茂田羡慕地说:“老四,你家院子算是盖齐全了,接下来好几年不用再发愁。”

  程茂林:“三哥,你要是想盖围墙,要不咱们给你家一起围了?”

  程茂田:“这……”

  程茂林:“这什么这,你看我家这墙多好。石头又不要钱,和点泥掺点麦秸,就把墙垒起来了,以后不怕有小偷。”

  三兄弟又拉回好些石头,很快帮程茂田家把围墙围起来。这样的话,就算他家暂时不安屋门,也不怕家里丢东西了。因为外边顺便安好了大门,如今还有了高高的围墙,看着更安心。

  完工后,程爷爷视察一圈,“行,院子拾掇好了,我也就放心了。以后你们两家好好过日子,好好干,总能把日子过好过红火。”

  程茂林和程茂田齐声回答:“知道了,爸。”

  围墙围好没两天,邮递员到来,给程爷爷送来一个包裹,顺带还有张汇款单。程爷爷一收到就知道这是远在边疆的二儿子寄来的。包裹里有葡萄干、肉干,还有几斤纯羊毛毛线,有红色的、藏蓝色的,一看就是分别给家里男女准备的。藏蓝色的毛线比红色多。大红色毛线两斤,藏蓝色毛线有六斤。

  刘玉香把老二寄回来的东西看在眼里,想要。汇款单她摸不着,钱更拿不到手。可寄来的东西是实打实的,公婆总该分给她家一份吧。她家可是有仨小子,得多争取点才行。

  刘玉香:“妈,立宗可还没有一件体面的毛衣,这藏蓝色的毛线要不给立宗打件毛衣?”

  程奶奶听后忍不住横了大儿媳一眼,怼了她两句:“你当我不识数?我掂量着藏蓝毛线有好几斤,给立宗织件毛衣两斤就够了,我能都给你?”大儿媳妇确实有点贪心,啥都想往自己屋里划拉。

  刘玉香厚着脸皮说:“妈,我家可是有仨孩子。”她儿子多,应该多分点。

  程奶奶说:“怎么分我有数,该你的少不了。”

  最后,程奶奶自个留了些葡萄干,又给老伴留下几块肉干尝鲜,剩下的分成四份分了分。分的零食,老大家的量稍微多一点,老三老四家一样多,她更没忘给亲闺女留一份。还有那八斤毛线,她分给老大家二斤二两,给亲闺女一斤八两。老三老四家各分了一斤大红色和一斤藏蓝色毛线。

  程爷爷劝老伴给自己留点毛线,程奶奶没要:“我都这么大年纪了,穿啥不行,只要冻不着就成。这些毛线这么好,还是留给孩子们。”

  程爷爷穿不惯毛衣,也没打算要毛线。抽空他去了镇上的邮局,把汇来的钱五十块钱取出来,交给老伴藏起来,没分给儿子。

  看着到手的钱,程奶奶不禁想起好几年未归的二儿子,“茂山都好几年不回来了,也不知道他在那里过的咋样?你说他也不说带孩子们回来看看,我还没见过他给我生的孙子孙女。唉,老二一去好多年了,中间才回来两趟,你说他就不想家?”

  “好男儿志在四方。老二那么能耐,都在那边当上军官了,还能过得不好?你也用不着太挂心。”程爷爷虽然这么说,可心里依旧不好受。

  当初二小子上完初中,还想去县城上高中,可是当时正赶上战乱年代,他怕儿子出去小命不保,没有让他去。

  再后来,程茂山偷偷报名参加八路军,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他们家后来因此还被评上光荣军属。可程爷爷程奶奶怕啊,生怕哪天传来二儿子牺牲的消息。好在二儿子平平安安活着回来了,后来被派边境那边,一年到头难回来一趟。十几年从军过去,期间老二只抽空回来过两次。

  程茂才分到边境后,在那边安家立业。虽然不经常回家,但他经常家里写信,偶尔寄钱,还寄过几张照片,每年过八月十五和过年都会给爸妈寄东西回来。

  不是程茂山不想回家,只是因为回家交通极不便利。他从家出发,坐车到市火车站就得花大半天时间;完了坐火车中途还得转车,一共要坐七天八夜,才到老家省城。再从省城赶到家,又得一天时间。大人坐十几天的车都得蔫巴了,孩子更受不了这个罪。所以程茂山还没有带他媳妇和孩子回过老家。

  程奶奶深深叹口气说:“也不知道咱活着的时候还能见茂山几面?”

  程爷爷:“现在日子好过了,咱们争取多活几年,还能见不到儿子?只要茂山在外面没生命危险就行。几个儿子中,可就茂才最出息,不能耽误他。”

  程爷爷总盼着儿孙成才,可惜赶上的年月不好。要是当初狠狠心把几个儿子供出去,早都吃国粮了。可是在生命和成才之间,他还是选择然儿子们保命。

  入秋后,地里的玉米、地瓜、大豆、高粱等相继成熟后,村民们又开始忙活起来。虽然秋收没夏收那么紧张,可从收割到播种,中间经过好多道工序,忙起来也不轻快。

  玉米地里,得先用镰刀把玉米秸秆一颗颗割倒,后面的人把玉米掰下来凑成堆,然后装到麻袋里运出去,完了最后还要把玉米秸秆运出去垛起来,给生产队里的牛马当口粮,有剩下的再当柴火。最后玉米地里剩的根茬也得一个个刨出来,才能耕地、犟麦种,种下一季粮食。

  地瓜地里活也不少,得先把地瓜秧子割了留着喂牲口;然后把地瓜得用jue头一个个刨出来。这可是个技术活,有经验的村民一刨一个准,一jue头下去后,不会伤到地瓜就能挖出来。没经验的把地瓜jue坏,地瓜就不好储存。除非把刨坏的地瓜做成地瓜干晾晒起来,才能保证不浪费。

  常年挥镰刀、抡头会把村民手上磨出一层厚厚的茧子;割豆子,拾棉花都会扎手,所以老百姓一年年辛苦下来,手给造得非常粗糙,可见其辛苦程度。

  程茂林拿的是整工分,也就是十分,所以整天干大力气活、技术性农活;李秀珍也想趁着年轻好好干,不过她到底是女人,没男人力气大,每天只拿八个工分。

  只是不巧的是,没忙两天李秀珍发现自己好像怀孕了。她最近胃口变大,总感觉吃饱了饿得快,恰好这个月又没来身上,已经生过两胎的李秀珍猜,她怕是又怀上了。好在最近大锅饭吃着还凑合,肚子里这个来的算是时候。

  李秀珍下工后找刘叔把脉,刘叔告诉她:“是滑脉,你身体还不错,回去干活时注意点,别累着。尽量多吃点好的,给肚子里的孩子增加营养……”刘叔还认为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秋收正忙的时候,万一不小心抻到,可能会造成动胎气。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可农村全靠那点工分过活,不敢还真不行,一个男人就算拿整工分,也供不了一家老小吃喝。所以女人就算怀了孕,也得下地干活,除非孕期情况太严重,没法干活,不得不歇着。当然,有心躲懒的就不算了。

  程茂林得知媳妇怀孕,脸上喜滋滋的,特别高兴。房盖好了,媳妇怀孕了,这孩子来的正是时候。

  “媳妇,你下地干活可得注意点,能躲懒就躲懒,大不了少赚点工分。咱上次卖野猪的钱还没花,留着当老底。等年底队上算完账咱再还钱,到时无债一身轻……”程茂林不敢早早把债还了,平时队里又不结算工分,要是人家怀疑他钱打哪儿来的,经不起查。

  “行,我知道,我还能不好好护着孩子吗?”林秀珍生过两胎,说起怀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程立国呆呆地问:“咱妈要给生小弟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