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百七十二章:开疆扩土(1 / 2)


五年的时间,大华国彻底整合完毕。

五年时间,大华国飞速发展。

除了云贵极少数的山区之外,整个大华国九成九的地方,都架上了电。

整个大华国,九成九的百姓都解决了温饱问题。

至于上海郡还有南京城的百姓,更是户户都是百两户。

两年前,大华国推出了茅台酒。

茅台酒一经问世,就以五十多度的高度酒,还有那浓郁的酱香,引爆了无数好酒之人。

现在大华国的粮食收成越来越多,在满足了所有人的口粮之后,还有的剩余。

而因为每年都有剩余,多余的粮食还要找地方囤积,因此,目前大华国的粮价,每年都在降低。

谷贱伤农,现在上海郡还有南京城内有田的百姓,已经不肯去耕种了。

因为种田的收入,远远赶不上做工的收入。

并且,因为这两地的百姓非常富裕,渐渐的已经看不上种田的这点小收入了。

所以,这两地的百姓,基本上都将田地包了出去。

并且,现在的问题是,远不止这两地的百姓如此。

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百姓,将土地承包了出去。

如果继续下去的话,那么愿意耕种的百姓将会越来越少。

这对整个国家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而就在此时,茅台酒问世了。

茅台酒一经问世,马上风靡起来。

很快就畅销整个大华,并且以风一般的速度,销售到曹操势力,还有霜贵等海外国家。

茅台酒的销量日渐提高,就需要更多的粮食来酿酒。

有了这个消耗,粮价终于平稳下来,隐隐中还有所提升,百姓种田的兴致再次高涨。

当然了,这个问题,光是靠一个茅台酒厂,是没办法完全解决掉这个矛盾的。

想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还是提升土地的附加值。

或者,将土地集中,进行大面积耕种。

这种事情,不能一下子把步子迈的太大,需要一步一步来。

在吕布暗中指引下,江南的一部分百姓,开始养桑养蚕,抽丝织布,编制成华丽的丝绸。

丝绸从西汉时期就有了,并且输出国外,赚取外汇,形成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

不过,当时的丝绸编制,并没有形成规模。

而现在,在吕布的指引之下,直接在吴郡之地,成规模地养桑养蚕,并且发明出了织布机,织布的效率大大提升。

这样以来,丝绸的产量就上来了。

虽然这样会导致丝绸的价格有所下滑,但是因为规模生产,成本下降,所以他们赚的钱,只会更多。

不但是丝绸,还有一部分地区,开始种植棉花。

棉花大量传入中原,形成规模种植,要一直延后到宋朝。

在现阶段,冬天穿的棉衣,用的都是木棉,保暖程度太差,并且也不能用来织布。

而棉花的产地,霜贵国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霜贵国和大华国可是友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