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的侯爷父亲终于找到我和我娘了第27节(2 / 2)


  “……你是我礼朝太子,怎可被那些蛮夷牵着鼻子走?有失体统!”

  太子语调轻柔的认错:“是,儿臣知错。”

  “你!”启明帝恨铁不成钢:“每回说你都这副样子,朕说错你了?教了无数遍你怎么就学不会……”

  承王跪着,太子在挨训,秦砚来得不是时候。

  想到南书房看会儿书,等他们说完话再过来,谁知四轮椅刚转了个方向,就听见内殿传出启明帝询问的声音:

  “是小十九来了吗?”

  秦砚只好停下动作,对内殿回了句:“是。”

  片刻后,启明帝从内殿走出,对秦砚招手:“来了还等什么,进来。”

  太子秦朔紧随启明帝身后,见到秦砚,他略带书卷气的脸庞露|出笑容,仿佛看见救星般与秦砚打招呼:

  “见过皇叔!”

  秦砚对他点头回礼,又对启明帝作礼,太子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秦砚身后主动为他推车进殿。

  “父皇,皇叔来了我能起来吗?”承王秦照卑微问道。

  启明帝直接连个眼神都没给他。

  勤政殿内,龙案上茶水喝了一半,奏折堆积如山,好几本折子同时打开,朱砂御笔随手搁置在旁。

  “你来得正好,朕都快被他们气死了。”启明帝扶额坐下。

  太子无奈叹息,乖乖站在一旁听训,不敢造次,他与秦砚同岁,文质彬彬,和风细雨,写的一手令大儒们都为之称赞的好字,不过除了字写得好这个优点外,太子秦朔其他方面就有点普通了。

  说好听点叫性子温软,说难听点叫优柔寡断,被朝臣们私下称为最好相处的太|子|爷。

  要知道一个太子,朝臣对他的评价是好相处,可不是一件好事。

  为此启明帝操心不已,时常将太子提进宫来教导训斥,希望他能多学一点为君之道,奈何太子无论怎么被训,都只是表面答应,转过身去面对朝臣时还是维持原样。

  “父皇息怒,儿臣知错了。四弟跪了多时,不若先叫他起身吧。”太子温和劝道。

  启明帝肝火更旺:

  “先管好你自己再去管他吧。”

  太子垂首:“是,儿臣错了。”

  一拳打在棉花上,启明帝简直要崩溃,挥手道:

  “去吧去吧,朕没命跟你耗,回你的东宫反省去!”

  太子没脾气的应声:“是,儿臣告退。”

  太子离开以后,启明帝也对跪着的承王秦照道:“你也滚回去反省,禁足十日。”

  秦照哪里敢惹气头上的老子,磕完头就飞也似的跑了。

  启明帝气得直咂嘴,冲秦砚道:

  “朕让太子接待北辽使团,谁知北辽使团一纸文书,说他们什么可可尔亲王亲自来访,礼朝需以同等身份之人迎接,你猜怎么着?他堂堂一个太子殿下,居然真的上赶着迎出三里地外,你说他办的什么事儿!”

  礼朝太子对北辽亲王迎出三里地外确实不太合适,两国有邦交,不是从属关系,但北辽使团是客人,对主家提出这个要求本身就很无礼,对无礼之人太客气并不会赢得尊重,只会在今后的外交路上让人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两国之交分寸很重要,不怪启明帝生气。

  太子此种行径皇帝骂得,旁人却不能评论,秦砚转问:

  “那承王呢?”

  提起这个,启明帝又是一阵头疼,长叹一声:“好勇斗狠,宫里的拳师被他打了个遍,这回打的是姜建功,你记得他是谁吧?”

  秦砚点头:“前骠骑校尉。”

  “没错!人家可是正儿八经在战场上立过功的功臣,要不是受了伤,现在还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呢,他倒好,一拳把姜建功的鼻梁给打断了!下手如此狠辣,御史台参他的奏本如雪花一般飞到朕的案上!”

  “他还不知错,跟朕说什么‘比武场上无父子’之类的屁话,坚称自己赢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唉,朕的这些儿子没个省心的!老大软弱,老四暴力,老六好赌,老七有毛病,气死朕了。”

  启明帝喋喋不休的念叨自己的几个封王的儿子,秦砚有经验,知道这个时候要默默听着,只要搭上一句话,把启明帝的话匣子打开,那这场谈话,不到深夜是结束不了的。

  终于,把儿子都数落一遍后,启明帝的注意力才回到秦砚身上,问他:

  “你知道朕为何宣你入宫?”

  秦砚摇头。

  启明帝从他的龙案上找出两本奏折,展开读道:

  “今参奏康平王横行无忌,嚣张跋扈,损及京兆府……”

  读完之后,启明帝问他:“你去京兆砸门槛做什么?有事传召他不就得了?”

  秦砚毫不否认:

  “臣弟有错,陛下直接责罚便是,无需亲自宣召入宫,一切罪责臣弟自当领受。”

  启明帝冲他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