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的侯爷父亲终于找到我和我娘了第58节(2 / 2)


  “在下杜川,永庆八年下官曾有幸与王爷一同下豫州,每每思及此皆感幸也。”

  永庆八年秦砚才十五,第一次从皇兄那领了任务去豫州查看当地灾情,当时确实有两个工部知事随行,但那两人姓甚名谁他已经不记得,闻言只点了点头。

  却听一旁户部侍郎道:“杜大人言辞如花,八面玲珑,溜须拍马,实乃吾辈学习之楷模也。”

  杜大人敷衍拱手:

  “多谢李大人谬赞,说起溜须拍马的楷模,在下可不及你。”

  两人唇枪舌剑,摆在脸上不和。

  礼部侍郎提醒:

  “二位大人莫忘了今日所为何来,王爷面前,岂敢放肆?”

  杜、李二位大人这才偃旗息鼓,躬身退到一旁。

  “皇叔,父皇在宫里等你,咱们快进宫吧。”秦照说。

  秦砚看了杜、李两位大人一眼,便翻身上马,与秦照一同入城。

  宽敞的马道上,秦砚问秦照:

  “六部大人间的关系似乎有所变化?”

  秦照叹了叹,说:

  “唉,都是些老毛病,六部本就是相互助力,相互制约的嘛。”说完,秦照回头看了看那些跟随的官员,见他们离得颇远,应该听不见他们说话,他才凑到秦砚身旁解说:

  “杜大人是工部的,去年检查到望月塔顶端有裂纹,需修缮,便向户部申请修缮款项,可户部那边迟迟不拨款,觉得望月塔并无明显缺陷,不需要修缮,两边为此各执一词。”

  “开始只是小吵,渐渐的就变成如今这般针锋相对的状况。”

  说完杜、李两位大人的事情之后,又另外说了些这三年来六部之间的‘恩怨’,其实就是一些双方各执一词的小纠纷。

  秦砚静静听着,目光却被三年不见的城内景象所吸引。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了,很多地方都与他记忆中有些出入。

  秦照见状,便主动提出陪皇叔到金水河畔、朱雀街附近转一圈再去皇宫。

  金水河畔两处码头,画舫、商船也比三年前多了不少;朱雀街人|流如织,店铺林立,繁盛不减当年。

  “白马桥去年夏天被雷劈了,好几个月不通行人,今年三月里才修好;还有太平坊的燕雀台,前年要重建,谁知主要出资的商行老板犯了事,刚开工就停工,直到去年京城商会才接下这事儿,修了九个月,应该快要竣工了……”

  秦砚听秦照说着三年来京城的变化,经过育贤巷和甜水巷路口,从此处转弯就能到宣宁候府。

  三年来,韩幸之他们时不时会与他说一些关于平乐的消息,秦砚忽的对秦照问:

  “听说平乐开了家酒坊,不知在何处?”

  他从韩幸之口中得知,他离京第二年,平乐得了张老酒方子,酿出了一种名为‘秋思’的酒,浓烈程度堪比关外,却又比关外的烈酒多出些许绵柔醇香,一经出现,便在京里那些好酒客中引起极大反向。

  据说那阵子宣宁候出门送礼,总被要求带一壶秋思,平乐大概是见这酒既然这么受欢迎,干脆开了家酒坊,在秋思的基础上,又研究出‘春顾’‘夏念’‘冬想’,与‘秋思’组成四季酒卖,据说生意非常好,日进斗金。

  韩幸之叫人买了两套四季酒送去西域,可惜排毒期间不能饮酒,他只能睹物思人。

  秦照忽然听到‘平乐’两个字,先是一愣,而后神情便不对劲起来,一番不自觉的抓耳挠腮后,才不好意思说:

  “皇叔怎的突然问起她?”

  秦砚不解:“她怎么了?不能问吗?”

  秦照连连摇头,两颊透出些许不自然的绯红:

  “没有没有,当然能问!我只是……一时忘了皇叔与她是旧相识。”

  秦砚拧眉盯着他,秦照自己扭捏够了,终于想起来回答秦砚的问题,指着不远处一座三层高的小楼说:

  “就,就在前方不远处,我带皇叔去。”

  说完,秦照便驱马向前,秦砚随他过去,很快两人便来到三层楼高的酒坊门前,秦砚仰头看了眼酒坊的招牌,黑底金字的牌匾,简简单单写了‘有间’二字。

  第一眼看时颇有些不得其义,何谓‘有间’,不过等他把这两个字和酒坊联系在一起后,秦砚便立刻明白,不由失笑。

  “皇叔,就是这里。”秦照说:“进去看看吗?”

  秦砚看酒坊客似云来,很少看见单单卖酒的地方生意这样好的。

  他想现在去的话平乐未必在,而且自己风尘仆仆,连衣裳都没来得及换,便说:

  “先入宫吧。”

  秦照应道:“是,反正酒坊在这里也不会跑。”

  两人自酒坊门前经过,却不想全程被三楼窗边的一双美目看在眼中,美目微蹙,对那远去的两道背影愤懑一瞪,手中的酒舀子被一掰两段,摔在地上,吓了齐时邈一跳,抱着酒坛子就起来看怎么回事。

  “哟,回来了。我还以为要过两天呢。”齐时邈说。

  贺平乐不言不语,蹲身捡起被她抛在地上的舀子,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小姑娘长成大姑娘,十七岁的贺平乐姿容过人,不知惊艳了京城多少少年郎的心房。

  “怎的这般冷淡,你师父回来了,你不高兴吗?”齐时邈喝了口酒问。

  贺平乐斜睨了他一眼:

  “我高兴啊,终于有人要给你赊账的酒买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