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1 / 2)





  卫少坤迟疑了片刻,才又重新拱了拱手:“臣有负陛下所托,至今未能查明刺杀何寺丞的人是谁,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有那并不是流寇,应当与劫走官银的人并无干系。”

  他说完,皇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叫道:“高元九,你有什么看法?”

  高元九乃是骁骑的统领,常州官银被劫以后便是骁骑最先被派去常州地界调查,这几个月大理寺接手官银案以后,骁骑也没有停止他们自己的调查。

  高元九看起来就是个高大沉默的北方汉子,一张晒得黝黑的面颊上有几道经年的伤痕,乍一眼看上去还有些恐怖,平素里站在一旁时常被忽略,要不是皇帝问起,他能叫身边的人连他的呼吸都听不见。

  “回禀陛下,官银被劫一事骁骑调查的结果与大理寺并无太大出入,已经与大理寺一同上报,都在卷宗中。”

  他的声音干涩,有些低沉,听起来像是许久都没有说过话的感觉,竟有一丝生疏。

  同样站在殿中的几个大臣除了与他共事过的卫少坤,其余皆是眼底滑过一丝讶然,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听见高统领的声音,往常高统领从不说话,连陛下分派差事的时候也只是拱手一应罢了。

  听见他也这样说,皇帝终于打开了那卷案宗,他漆黑的眸子滑过页面上的字迹,虽然心中早有猜测,但终究不如这一张白纸黑字来得清楚明确,也更叫人心痛。

  仿佛知道他的心情,卫少坤和高元九俱是低垂着眉眼,殿里静悄悄的。那些不知内情的大臣也似有所感,极力将自己模拟成一粒空中的微尘,随风轻轻扬扬,不惹人眼。

  “她,知情吗?”良久的沉默以后,皇帝终于还是问了出来。

  卫少坤面无表情:“据罪人交代,淑妃娘娘并不知情,她只是无意中提供了一些方便而已。”

  常州官银被劫乃是史泓监守自盗,勾结流寇,犯下的重罪。当日骁骑一到常州,勘察了现场以后便觉得事有蹊跷,便修书禀报天听,皇帝派大理寺丞何继文前往常州继续调查,方才查出史泓乃是借了淑妃的便利才得了这个差事。

  淑妃位份重,牵涉进这样的事情大理寺自然慎之又慎,何继文将一切调查清楚确认无误以后方才返京,然而返京路上却又遭到不明人士的刺杀,这才耽搁了结案。

  原先大理寺认为刺杀一事或许与官银被劫一案有牵扯,时至今日才确定两件事并无瓜葛,所以今日方才了解常州官银一案。

  闻说淑妃,底下的臣子这才明白方才圣人的态度缘何,不禁头低得更沉了。

  然而皇帝这会儿却好似从方才的情绪中醒了过来,朗声叫了中书舍人钱新禄过来拟旨。

  史泓监守自盗,私通流寇劫走官银,杀害数名官兵,犯下的乃是诛九族的大罪。

  淑妃后宫干政,德行有亏,但念其不知实情,且抚育三皇子有功,着其十年不得出含冰殿。

  第38章

  右金吾卫将军押送着一干小郎君进宫的时候, 延英殿的圣旨已经宣了下去, 淑妃的含冰殿业已封门, 偌大个后宫如同死一般的寂静。

  延英殿议事的阁老重臣们还没离开,俱都看见了这群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一身血污、鼻青脸肿的小郎君们。

  皇帝亦是一惊, 方才王铄海进来通禀的时候只说是二郎那小子今儿出去与人比赛马球, 半途上打了起来, 他正恍神,自然以为和从前一般, 谁曾想这真见了竟如此凄惨?

  不多不少二十个, 还规规整整的一个巴掌都数不出来, 穿着两种颜色的衣裳倒是好认, 这会儿还互相龇牙咧嘴呢。

  殿上的众臣子除了高元九目不斜视对这一幕视若无睹,便是一向铁面的大理寺卿卫少坤面上都露出几分惊异, 好笑地看着雍乐侯。

  偏偏雍乐侯还能一副没事人似的自顾自给圣人行礼:“给皇伯父请安!”

  “请安, 你就是这么给朕请安的?”皇帝神色不明,目光在那群青衣小郎君身上逡巡了一阵, 确实是个顶个的被揍得惨兮兮。

  这也难怪,世家子虽然也学六艺,习武骑马,但毕竟是金尊玉贵养起来的, 说吃苦又能吃多少苦?比起二郎这些个真真正正在军营里打磨出来又惯是皮糙肉厚的, 那还真算不上个儿。

  小霸王抬头偷偷瞄了眼皇帝,心中嘀咕了下,这情形有些不对啊, 说话也谨慎了些:“皇伯父明鉴,侄儿绝对没有先动手,总不能被打了还不还手吧?”

  话说到末尾他还带了些可怜的哭腔。

  打架时被他撩拨地先动手那人一听却是恨不得立刻冲上来咬死他,这个不要脸的无耻小人!

  谢敬崇一把按住那人,稳了稳心神才上前一步,行了一礼:“平州谢敬崇参见陛下,此事还请陛下明察,是雍乐侯先口出秽语侮辱我等,这才一时义愤与雍乐侯起了争执,请陛下恕罪。”

  他面上强自镇定,但是毕竟还是个十余岁的孩子,面对皇帝难免心中惴惴,硬撑着才不至于两股战战,看见小霸王斜过来的眼神顿时狠狠瞪了回去。

  皇帝此时正是心情不虞,而这件事也着实不好轻易处置,事情涉及到长安这些世家,轻不得重不得。两边的小郎君们现下是谁都不肯让谁,顶着劲儿呢。

  “二郎,你还有什么话说?”

  看见皇帝瞥过来的眼神,小霸王心里“咯噔”一下,暗叫糟糕,他这回恐怕是不幸撞到坏时候了,皱了下眉,难得乖巧地认了错:“皇伯父……侄儿也是急了,您知道的,这脾气上来嘴巴就容易不听使唤……”

  然而一贯的撒娇卖乖没了太后给他兜底也不好用了,他是个什么性子皇帝还是知道几分的。

  隆昌十七年的夏天,一粒小小的石子被投进平静的江海,激起一道浅浅的涟漪。

  这一年,常州官银案了结,罪首史泓与捉拿归案的流寇及一应牵连人等午门宣斩,其余家眷流放三千里。

  淑妃封号褫夺,于含冰殿闭门不出。

  以及,传出的一件令众人喜闻乐见的事——着令雍乐侯入西郊禁军大营三年。

  这一道敕令与小霸王自己抽着空去西郊大营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意味着小霸王要正正经经被关在西郊大营里,非休沐不得外出,而禁军大营的休沐每月也最多三日而已。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整整三年的时间,长安城里不会再见到雍乐侯横行霸道的身影了。

  “就该这样,让他也好好尝尝被人压着的感觉!”

  “风水轮流转,也合该他倒霉了……”

  听到别人幸灾乐祸的话才知道雍乐侯被圣人罚去了禁军大营,娇娘有些担心小侯爷了,还有一点愧疚。

  倒是崔廷知道以后来宽慰她,想来圣人这么做不只是因着这事儿,不然太后和睿王妃总不会同意的,而且看这样子雍乐侯自己也是愿意的。

  如此一番,娇娘才放下心来,也是,照着他的性子这件事若不合心意那还不得闹得天翻地覆,又想着他素来就不爱读书,兴许这样他还求之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