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妈妈今天从市里回来,跟我们说了一个好消息,说要带我们去市里逛一逛,我非常高兴,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这一个开头,就好几个字不会写,他要停下来去找字典,然后对照着写上去。

  认字跟写字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字会认识,却不知道怎么写,也容易漏掉笔画。

  他一向能说,四百字的要求,他算了一下,其实不难,他大致数了数,就超过了,但是,这个字该怎么写啊?

  早知道在妈妈和哥哥教他认字的时候,就不要偷懒了,现在一个个的找字典,好麻烦啊。

  他想要向大哥求救:“大哥……”

  张保国奋笔疾书,装作没听见,张卫国哀怨的看了他一会儿,继续埋头苦翻字典,等到张保国好不容易写完了,他还没开口,张保国已经拉住了张安国:“来,你说你要怎么写,你来说,我来写。”

  张卫国:“……”

  他有点委屈的鼓了鼓嘴巴,继续埋头翻字典。

  张安国没有像张保国那样有清晰的思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里说一句:“我们看到了四个轮子的车,它跑得很快。”

  然后下一句就“我们到了电影院,电影很好很好看,里面还看到了枪和大炮……”

  天马行空。

  张保国三年级,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写的时候会特意避开,大部分都是自己会写的,到了张安国这里,多了不少需要自己找字典的,写着写着,他发现,三弟写的篇幅比他的还要多。

  他写完“我们去吃了红烧肉,肉是一块一块的,很好吃,还想再吃”这一句话,停笔:“你超字数了,够了。”

  张安国眨了眨眼睛,没有概念,三百个字,应该很多吧,他说了也不是很久很久啊,写完了?只是:“我还有些没说完,大哥,我还要说,我要都写下来,妈妈说最低三百,没有说最高多少啊。”

  “哦,你好聪明哦。”真棒棒。

  张保国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张安国失望的看着他,张保国沉默三秒,认命的继续拿起笔:“你继续。”

  大部分时候三弟是很安静的,但有的时候,他也会很唠叨,这时候,张保国恨不得他一字千金。

  张卫国看这样,同情的看着大哥,刚刚的委屈就像被大风吹走的云彩。

  大哥,你辛苦了!

  他偷偷拉着四弟:“轮到你的时候,你不要说这么多,你看大哥多辛苦啊。”

  张定国赞同,拉着他:“那二哥你帮我吧,我也有好多想要说啊。”

  张卫国脸上的表情僵住了,看着四弟表示:“我的还没写完呢,我还要很久。”

  “真的。”他强调:“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完!”

  他决定,能多慢就多慢,反正卡在那三天时间内写好交给妈妈就可以了,他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拖延大法。

  至于大哥……不好意思了,不是有句话,叫什么什么不死贫道吗。

  苏茴从芥子空间里面摘了一篮子的嫩玉米,十根,每个人两根,这晚她不打算做饭,她拿出小麦粉、玉米粉混合,煎饼,加上点葱花、芝麻粒,然后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酱料,薄薄的涂上一层,卷起来送到嘴里,别提有多好吃了。

  吃完了香喷喷的煎饼之后再吃香甜的嫩玉米,又是一段美妙的享受。

  苏茴把他们几个的感想都收了上来,张保国的是正常的一页纸,正反面都写上,大致就是六七百字,张卫国的五百字左右,而两个小的,张安国那份惊人了,足足写了三页纸,正反面的那一种。这字数都有两千多了。

  苏茴有些惊讶的看了看。

  张定国的要少一些,但也有七八百。

  怪不得一直看着他写写写,张保国这个大哥辛苦了。

  苏茴收起来,先是检查错别字,之后检查语法,检查病句,再让他们仔细看看其他兄弟怎么写的。

  张保国进步最大,毕竟是写了这么多,张卫国也学到了,最起码以后他认字认真多了,没有那么马虎。

  他的错别字太多,抄的手软了。

  张安国和张定国听着大哥念他们的,觉得没有大哥的听起来好懂,听到他说按照时间线,他们决定下一次也这样,用妈妈的来说,就是有条理。

  张保国有些无奈,他在写他们说的时候也这样说了,他们就是不听,这是自动忽略了吗……

  ————

  今年新来的知青是一男一女。男的叫做柳岩新,女的叫做周小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得好,都在水平线之上,他们在来到李村的路上相谈甚欢,男的明显对女的产生了一定的好感。

  他们两个都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就可以用响应上山下乡的政策,不过他们家里人坚持,就多读了两年书,高中毕业了才下乡。

  他们家里人才不认同那些人洗脑,认为下乡是大展宏图,家里的长辈,尤其是那些好不容易才从乡下进城的长辈,哪里不知道乡下的模样,下乡容易,以后回来就难了,这么些年,下乡之后能回来的有几个?

  说又说不听,有些话又不能说出口,只能尽量的拖延他们下乡的时间。

  一开始他们来到李村的时候,确实想要大展宏图,可是跟着下地干活没几天,他们就有些受不住了,原来这才是乡下真实的模样。

  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们做不到什么,这里的人也没有那么欢迎他们,这里的队长,不咸不淡的把他们交给陈东华,没有他们脑海中想象的委以重任。请教讨好,他们顶着个大太阳,在烈日下干活,辛辛苦苦一整天,挣到的工分还比其他的知青又少,记分员还有理有据,说他们干活太慢了,还会误伤庄稼。

  他们做的很辛苦了,但是确实比不上人家,想要抗议都站不住脚。

  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信念,浑浑噩噩的过了一段时间,陈东松了一口气,没关系,迟早都会适应的,只要不作妖,他都能接受。

  想起隔壁某个老乡那知青点发生的事情,有新知青来的时候它都要在心里向上天祈祷,千万不要把那些动不动上纲上线、要斗谁斗谁、没有证据也要积极寻找创造证据的“积极分子”分到他们这里啊!

  相比起在烈日下干农活去,当然是帮忙制瓦比较欢迎。

  虽然那里的活也不轻松,不管是踩泥土,定模还是烧窑,都轻松不到哪里去,但是这好歹可以在树荫下干活,而且可以拿十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