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节(1 / 2)





  禄娘子连忙应了下去。

  清浅眯起双眼,明德六年除夕,德安郡王府起了一场火,连带着烧了半条街,似乎是由隔壁道观燃放爆竹的火星子燃起的。

  回到自己院子,瑞珠迎了出来笑道:“姑娘回来了,奴婢担心了好半日呢,快进来暖暖,喝口热茶。”。

  清浅正在发愁如何送信给德安王府,见瑞珠出来不由得笑道:“姑姑,有件事情劳烦你亲自跑一趟。”

  瑞珠笑道:“姑娘只管吩咐,奴婢当不起亲自两个字。”

  清浅抿了抿嘴道:“我记得你放出宫之时,还有一个熟识的好姐妹进德安王府当了姑姑。”

  瑞珠笑道:“姑娘好记性,那是红蕖,当初给德安郡主当教养嬷嬷,如今德安郡主出嫁,红蕖依旧留在府里教导小郡主呢。”

  清浅笑道:“今日我从德安王府路过,见隔墙的道观摆满了爆竹烟火,道观上头铺的是竹帘,你不妨去见见红蕖,让她留意些火烛,莫大喜的日子走了水,连着的其他府上也顺道打声招呼,礼多人不怪嘛!”

  虽然姑娘的要求有些突兀,瑞珠还是一口答应下来,包了一包点心径直去德安王府探望红蕖。

  似乎一切都平息了。

  清浅坐下,笑看着窗明净几的院子,鹦鹉在叽叽喳喳地学语,红泥壶在咕噜咕噜冒着泡,茶香四溢,温暖如春,大红色的窗花显出了过年的喜气。

  明德六年,快要过去了。

  第四十六章 德安王妃

  除夕夜,难得闻仲豫也早早下朝回府,杨夫人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大红的灯笼配上浓浓的酒香菜香,连丫鬟的步伐都是轻快明朗的。

  清汾的病害怕吵闹,奶妈照例告了假,端了几样清淡菜肴去院子自用。清洵和清滟一个出嫁一个进宫,坐下的主子便只有闻氏夫妇和清浅。

  长条大理石桌上摆放着热腾腾的大盘小碟,热闹中带了些疏零。

  杨夫人心底有些寥落道:“老爷,府里很多年没有听到孩儿的笑闹声了,今年妾身打算为老爷纳几个相貌端正,性子平和的妾室……。”

  闻仲豫抬手打断杨夫人的话语:“儿女皆是天赐缘分,强求不得。我这个岁数了,再纳妾成何体统?朝廷百官会怎么看我?皇上会怎么看我?此话休要再提。”

  杨夫人含泪感激地看着闻仲豫道:“老爷对妾身的好,妾身感佩在心。”

  清浅不由得蹙起眉头,父亲的话虽然大意是不纳妾,但原因并不是体谅母亲的辛劳,敬爱母亲的为人,句句都是从自身出发,担心影响自己的声誉,影响自己的仕途,母亲却以为父亲是为她着想,感激在心。

  这并不是大事,清浅一转眼便忘了。

  全家举杯说了几句吉利话,禄管家吩咐戏班子开始唱戏。

  戏曲锣鼓声欢乐的响起来,暂时压过了些许寂寥。

  酒过三巡之后,台上的戏曲已到了尾声。

  闻大人喝得有些多了,吩咐道:“每年这些戏折子,听都听腻了,让青衣过来唱一曲倒还干净些。”

  禄管家连忙去传话,让青衣过来唱曲。

  一个青衣被带了上来。

  清浅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是一个极妩媚的女子,似乎读过些书,眉宇间有书卷气,为她的妩媚平添了几分雅致。

  清浅记了起来,这青衣似乎姓宋,自小跟了师傅学艺,后来进京入了戏班子,因有一腔回梁绕栋的好嗓子,故而只要来闻府唱戏,都会清唱一支曲子。

  只不过今日这青衣的衣裳,宽大而松垮,即使这样似乎也遮不住肚子。

  杨夫人瞧了出来,笑问道:“宋夫人,这是有了身孕?”

  宋氏轻轻柔柔道:“回夫人的话,孩儿已七个月了,再过三月奴家或许就要生产。”

  杨夫人问道:“为何不在府上待产?七个月了还如此辛劳奔波?”

  宋氏笑起来眼角有鱼尾纹,细细的,看起来并不显老,反倒给她的妩媚添了几分韵致和成熟。

  清浅一愣,这眼神似乎在哪里见过?

  “戏班子的人,哪里有夫人的富贵命,奴家前头三个孩儿都是快生前一日才歇息,第二个孩儿差点生在了戏班子台上。”

  杨夫人叹息道:“真是辛劳。玉映,端一杯桂圆红枣粥来赐给宋夫人,再传我的话给戏班子老板,让宋夫人生产后好好休养,缺的银钱我给添上去。”

  玉映忙应道:“夫人慈悲。”

  清浅生了兴趣,问了一句道:“宋夫人的夫君何在?”

  夫人要生产,夫君难道忍心让妻子在外头唱戏吗?若是这样也不配为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