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节(1 / 2)





  饭吃到一半,两人不可避免地聊起村子里的人和事。

  何春丽苦笑:“你可能已经听说了,我跟林老实离婚了。我知道,现在村子里的人肯定在背后把我说得很难听,但我不在乎,林老实贷款承包的鱼塘,连买鱼苗和米糠之类的钱也都是用的贷款,欠了这么多债,却为了救他们的稻田,把水放了,鱼全死了。他们这些既拿了钱,又救了水稻,得了好处的人来指责我这个受害者,可不可笑?”

  胡安赞同地说:“没错,这些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他们的老婆、女儿嫁过去受苦试试?”

  何春丽像是找到了知音,把自己这一年的苦闷,把林老实的不听劝和憨直全吐了出来。末了,吸了吸鼻子,带着哭音说:“他们都同情阿实。我知道阿实也不容易,鱼差不多死光了,欠了那么多钱,这一年白干不说还得贴钱,恐怕连年都过不安生。”

  有了前世的经验,何春丽早知道,胡安对她有意思,一直对她献殷勤。所以绝不乐意,她心里还同情放不下前夫。如果林老实的日子好了起来,他一定会说。

  果不其然,胡安放下筷子说:“没有,他那鱼塘里面虽然鱼死了大半,没什么收获,但底下有很多小龙虾啊,恐怕有近千斤吧,二三十桶,村长让大勇几个开拖拉机送他进城卖了。别说,那光壳的玩意儿还真有人吃,听说还卖了五毛一斤呢,这不就好几百块钱了吗?”

  果然,林老实还真发了一笔小财。何春丽心里不爽极了,面上却不显,故作好奇地说:“鱼塘里怎么会有那么多虾啊?是稻田里的虾全跑到他那儿了吗?”

  胡安又不是天天在村子里,不是很清楚,他说:“我好像听人说是他养的吧,吹得吧,那玩意儿怎么养啊!”

  胡安还在吐槽没人养过小龙虾,毕竟田里到处都是。可何春丽的思绪却已经飘得老远了,她想起来了,林老实以前经常去镇上的屠宰场捡下水回来丢进鱼塘里,还把水莲花切了丢进池塘里,这些玩意儿,草鱼和鲢鱼可不吃。

  野生的,池塘里不可能有那么多虾,所以林老实一开始打定的主意就是养虾,或者说是鱼虾混养!

  但他却一直没告诉她,甚至在她指责他的时候,他也从没解释过。如果他说清楚了,让她知道损失没那么大,不会亏钱,她也不会跟他提离婚。

  何春丽越想越心惊,她意识到,她似乎着了林老实的道儿。他其实一直都想跟她离婚的,搞不好死这么多鱼都是他的计划,就是为了逼她离婚。这个男人好深的心机,好恶毒的心眼。

  如今她这前脚才刚一跟他离婚,他就收入好几百块,在全村都算挣得多的。恐怕现在村里的人都在笑话她,笑她错把珍珠当鱼目,离了林老实,回头人家就挣钱了。

  越想何春丽越不甘心,不就养小龙虾吗?有什么难的,趁着还有半年,她也赚点钱,回头让她爸妈也养小龙虾,一来跟着发点财,养小龙虾可比种庄稼划算多了,二来也撬一撬林老实的生意,他别想一个人发财!

  第19章 019重生悔过文中的老实人

  今年的干旱特别持久,整个夏天, 连续一个月没下一滴雨, 村里一些出水较差的井已经干涸了,其余的井, 水位也下降了一大截。

  地里的庄稼更是遭了殃, 水稻还好,经过两次的池塘放水, 勉强还看得过眼,玉米就惨了, 叶子都被晒得卷了起来。没办法, 村民们只好每天一大早就挑着水桶去河边挑水给庄稼浇水。

  林老实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过跟何春丽离婚后, 他名下只有一个人的土地, 旱地就只有一亩, 一半种了玉米,一半种了红薯,一天就浇完了。

  忙完了地里的事, 林老实开始趁着早晨和傍晚太阳不是很烈的时候清理鱼塘。他挖了池塘里的泥, 垒起来,准备在鱼塘西边围一个小池子。这在机械还没普及,全村就只有一辆拖拉机的年代, 这样的工程,只能靠人力来完成,速度不可避免的慢了下来。

  大勇在家里蹲了几天, 都不见林老实有动静,跑到干涸的鱼塘,见他在挖泥,不禁乐了:“阿实,你这是在干什么呢?”

  林老实指了指已经初具雏形的池塘说:“我想把池塘一分为三,围两个小的池子,有用。”

  “不用了吧,这多麻烦。”大勇凑到林老实边上说,“咱们去捉虾吧,田里虽然没你这池塘里的多,可一晚上也能抓个一二十斤吧,好歹能卖十来块钱呢!”

  他是尝到了甜头,所以还想赚点零花钱,顺便去县城逛一逛。

  林老实可没这么多时间跟他浪费。

  指了指鱼塘,林老实问:“你不问问我这鱼塘里的虾从哪里来的?”

  大勇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愣住了。现在稻田里虽然虾多,可一亩田也顶多抓半桶得了,怎么也不可能像林老实这样一亩田有一百多斤。

  “不是你养的吗?”大勇讪讪的问。

  林老实说:“没错,是我的养的,可虾也不是白长出来的。这些虾有很多是我在田间割草插秧的时候捕捞的,丢进了池塘里,然后不断繁殖出来的。今年能这么做,明年总不能还天天到处去抓虾丢池塘里随便繁殖吧?”

  光是成虾,他都投了不下百斤,才收获七八百斤,产出还是太低了。像后世那样的鱼塘精养,五六亩大的鱼塘,少说也得产出两千斤以上,好的能有三四千斤。

  大勇听得云里雾里,挠了挠头:“你的意思是?”

  “我准备培育虾苗,垒的这个小池子就是用来做这个的。另外,这样可以将池塘挖深一些,明年能多蓄些水,若是遇到干旱也不用愁了。”林老实考虑得很周全。

  大勇听完之后,二话不说,撸起裤腿就下塘,一个挖泥,一个提泥,配合无间,速度快了许多。

  到了第二天,林老实一大早就吃完了饭,照旧去池塘里挖泥,他刚下塘没多久,就陆续有好几个村民扛着锄头,提着竹篾编的箢篼过来,跟他打招呼:“阿实,你好早,听阿叔说你想把池塘挖深一些,再将堤坝固高点,多蓄水,最近地里没什么活,我们也来跟你一起干!”

  他们刚下塘,没几分钟,又有人来了。几乎村里只要有空余男劳动力的人家都派了人过来帮忙,家里男人腾不出手的,女人也烧了大锅热水,提过来,让大家渴了有水喝。

  好几十个男人,光着膀子,挥舞着锄头,在池塘里干得热火朝天。半天时间,就把林老实干了一个星期,还没垒砌好的小池子给完工了。

  看到这一幕,林老实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开闸口放水救水稻是他自愿的,但淳朴的村民们能知恩图报,力所能及地帮忙,也很让人高兴。毕竟没有人喜欢自己所帮的人是一群白眼狼。

  村民们的自发“报答”让林老实坚定了乐于助人的决心,他不光要自己脱离贫困,还要带领这一片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不要再像现在这样,肩挑背磨,辛辛苦苦一整年,连顿顿吃白米饭都是一种奢望。

  人多力量大,花了整整五天时间,两个小池塘就垒砌好了,鱼塘也向下挖深了二三十公分,堤坝垒高了十几公分,也就是说,整个鱼塘的深度增加了接近半米,蓄水能力大大增强。

  挖完池塘的第三天,久违的大雨终于来了。

  这场暴雨整整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昼夜不歇,大雨滋润着干裂的土地,池塘、水井、山上的小洼地,但凡有坑的地方都蓄上了水。

  暴雨停歇后,林老实去池塘边转了一圈,池塘里也蓄满了大半池子的水。现在养鱼,等到冬天,气温低,鱼长得缓慢,年底不能放塘捕捞,得养到明年底才能捕捞,就得养整整一年半,时间太长,效益太低。

  但池塘也不能这么白白地空半年,林老实把先前放塘留下的那一桶小鱼倒进了池塘里,然后找人买了一批鸭蛋孵化。

  剩下的时间,除了种他一个人的那份土地,其余的时间,林老实全耗在了鱼塘上。他把小池塘的水给放了,然后清整,买了生石灰撒进去消毒,再施肥,种植水生生物。

  等忙活完这些,转眼间就到了水稻抢手的季节,林老实也投入到了收割水稻的工作中。他一个人只有一亩的水田,并不多,但林建义那儿,一家四口再加林母,有五个人的水田,却只有林建义夫妻俩两个劳动力,林老实不可避免地要去帮忙。

  等水稻收割回家,再晾晒干,交完公粮,剩下的收进仓库里,这时已经进入农历九月了,天气逐渐转凉,农村的活不是太忙,林老实叫上了大勇和林三去捉小龙虾。

  这时候水田里的水已经放干了,只有枯萎的稻桩还矗立在田里,有的小坑里零星还留有一点水。小龙虾也躲了起来,白天几乎都藏在洞里,小龙虾的洞很好找,尤其是新的洞,外面往往一小堆被龙虾推出去的泥,沿着新鲜的泥挖开洞穴,就能捉到小龙虾。

  捉到的这些虾,林老实挑选了一部分暗红或黑红色,表面有光泽,个体比较大的,按照雌雄三比一的比例投放进池塘里,过一段时间虾就会开始□□产卵。他的任务就是留意水的深度,追肥,使繁殖出的虾苗能得到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在他一个人地不多,忙完之后,林老实就天天将时间耗在了池塘上。这时候他买的八十个鸭蛋,被林母用老母鸡孵化出了75只小鸭子,有5只不知为何没孵出来,林老实将这批鸭子也投放进了池塘里。

  池塘里田螺,是鸭子的最爱,吃了这东西长得快,下的蛋也大。鸭子的成长速度很快,像这种食物充足的散养鸭子,两三个月就能长大,等长大以后留下一部分下蛋繁种,余下的卖了又是一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