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章(1 / 2)





  “杨?”长孙颖一愣,慢慢的咂摸起这个姓氏来。

  这个时代不比古代,姓氏和郡王连在一起的,尤其是能嫁进皇家的,无非就几个大姓,只要能知道她的名字,便也能知道大家有什么仇或者恩了。

  但是这个王妃,竟然姓杨?长孙颖简直不敢相信,过了一会儿才闷闷的问着纤云,“弘农杨氏?”

  “是,正是弘农杨氏。”纤云点了点头。

  “可是为什么呢?吴王的母亲不是,”长孙颖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弘农杨氏也是世族,又是先朝皇族,这份家世的确配得上皇室,但问题是李恪的生母便是先朝的公主,他如今娶得又是杨氏,李世民给儿子这么安排了婚事,真心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啊。

  他到底是想弄死李恪,还是想逼死李治?

  “吴王殿下当日处境尴尬,杨氏主动提亲,陛下觉得不错,但是便诺了。”纤云小声的解释道,然后看着长孙颖奇怪的眼神,便补充道,“这事儿当年宫里头穿的沸沸扬扬,说什么的话都有,奴婢也是从姑姑们那里听来的。杨氏虽然也是弘农杨氏,但并不是最主要的一支,况且大家都觉得吴王殿下此生就要老死封地了,所以才&”

  “哦。”长孙颖应了一声,却也瞬间懂得了杨氏的身份,估计跟自己当初一样,也是作为弃子存在的。她是杨氏,嫁过来身份是够了,作为了弃子,并不能为吴王带来多大势力,便既不会引起注目,却又显示了皇帝与杨家对他的仁慈和关心。

  那既然大家同病相怜,她便更没有理由恨自己了啊?长孙颖在心里头默默的想着,要说现在她混的可比自己好多了,虽然身为诸王妃比她这内命妇矮上一头,但是她关起门来却可以自己当家做主,比自己这受气包可得意的不知道哪儿去。

  所以她为何用那样憎恶的眼神看着自己?

  “昭仪为何忽然问起杨氏?”纤云见着她低头不语,想了想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只觉得她像是不怎么喜欢见到我一样。”长孙颖提起这个,然后笑着摇摇头,“罢了,也是我多心,反正大家以后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所以也没甚要紧的。”

  “大约是因为吴王进京,要替代长孙相公的职责,所以吴王妃觉得心虚,不大好意思见昭仪吧。”纤云想了想,这么解释道。

  “呵呵,”长孙颖轻笑了一声,不做言语。

  她还不至于分不清厌恶和避让的区别。

  “对了,”纤云看着长孙颖,忽然轻声说了一句,“席间我看到吴王妃与武婕妤又说又笑,似乎极其投契。要不要遣人去问下武婕妤是否知道?”

  “她的母亲出身弘农杨氏,她与吴王妃能攀上关系也不奇怪,”长孙颖近乎于本能的说道,“不必麻烦她了,武婕妤的人情可不好欠。”

  “你们这么看着我做什么?”长孙颖一抬头,看着她们都奇怪的看着自己,心虚的问了了一句,暗想难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昭仪不知道吴王妃的出身,却知晓武婕妤的出身,”纤云看了一眼长孙颖,然后飞快的垂下了眼,“所以奴婢们略微吃惊了些而已。”

  相比较武婕妤这种不起眼的人,哪怕吴王妃再低调,身份也比她高,所以正常人打听消息都是从大到小的。

  “哦,我以前听人提起过武婕妤的父亲,所以,所以略有所知而已。”长孙颖随口搪塞着,心里头却道自己的大意。

  武媚娘的家世,在后代被人们翻来覆去的研究掉了个底儿,别说父母了,就是姐妹侄子也都一清二楚,但是在这个时代而言,她不过是个小人物。武士彠活着都不算什么人物,如今已经死去十几年,更不会为人所知了。

  长孙颖在心里头告诫自己千万可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了,然后就丢下这个话题,匆匆的回宫。

  **吴王归京的一系列庆祝过去了之后,京城里才安静不久,便又到了晋阳公主出府兼入道的典礼,才沉寂下来的京城也就热闹了起来。公主入道不仅仪式盛大,而且当时祭祀用的东西都会发给百姓,其中不乏金银器以及绫罗绸缎,这些都是可以当做钱用的东西,所以百姓们对此的热情可以远远超过与其它了。

  不过这场仪式对于长孙颖等人来说,不过也就是多了个可以遛弯的机会而已。皇帝不能出席,皇后也不好驾临,两人都只发了圣旨和懿旨来,剩下的就交由四妃带着一些人跟外命妇们到场,为公主长脸了。

  长孙颖得了李治的钦点,纵然萧淑妃不愿意,也不得不带她出门。等到了场上,长孙颖也没有碍萧淑妃的眼,自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站着,然后眼睛在人群中搜寻。

  她今日是主动跟李治要求来的,而来了,也主要是为了找一个人。

  “你在这儿替我占着,等有人喊我,就说我内急。”等瞅准目标之后,长孙颖拉了刘绣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守着,然后毫不犹豫的溜了。

  “唉,昭仪你,”刘绣冷不丁被她拉到这里,慌张的想要叫住她,可一张口就看到周围的人都朝着这边儿望,顿时就缩着脖子乖乖站住了,不敢再声张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长孙颖拉着长孙冲一路急行,直到找到一处无人的地方,才推着他走了进去,急急忙忙的问道,“大哥,最近家中可有事发生?”

  她与着长孙家的人不亲,就算是有事情想问,长孙家也未必愿意告诉她,或许还会误导她,所以长孙颖想知道长孙家跟杨家又什么过节,以及长孙家最近有没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就只能问长孙冲。

  可偏偏长孙冲入道了,不会进宫,整天跟着人谈玄论道,她想找人也没办法找,只能找到这个时机。

  晋阳公主的入道仪式规模宏大,道门中人尽出,皆为她祝福,长孙冲既然入了道门,也未能免俗,有很大的几率出现,所以长孙颖从刚才就在找他,这会儿果然让他找着了,她看着众人都在望高台上的晋阳公主,便直接把哥哥拉到后面来讲话。

  “事情?”长孙冲听得一头雾水,“你是指什么事?”

  “不同寻常的事。”长孙颖也不好说是觉得李治会对长孙家下手,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我在宫内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只听着吴王进京,父亲位置受到了影响,有些担心。”

  “原来是这件事啊。没什么可担心的啊。”长孙冲很不以为意的说道,“父亲可是皇帝的舅舅,又位列人臣,吴王这种程度的人怎么可能懂得了他的根基,就是吴王司空的位置,还是父亲因为要编书,所以特意主动请辞让给他的。”

  “哦,”长孙颖听了这话,心里头闷闷的,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抚着胸口问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咱们跟杨家,有没有什么仇怨?”

  “杨家?弘农杨氏?”长孙冲本能的就皱了眉,“他们家都没什么人出仕了,还能有什么仇怨。”

  因为李家跟杨家原本就是亲戚,所以李氏当权后,纵然是砍了隋炀帝,却也不可能对剩下的杨家人追究,况且公主都入了他后宫,他还能说什么,所以各方权衡之下,却是以着朝廷缺人为由,对着杨氏故旧一并重用。

  不过尽管如此,却也不能说李家人一点都不担心杨家复辟,之前的厚待只是做个宽厚的样子而已,等着后面李氏立足了根基,朝廷上人才济济了后,便开始逐步的消除杨家的影响,所以杨家无论是任官的人数还是在官职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时可能不觉得,但是综合两朝来看,就会发现现在高层几乎已经没有杨氏说话的余地了。

  长孙无忌大权在握,能跟他有冲突的人总是差不多一个重量级的,像是杨家这种旧世家,想要跟他有仇还有难度呢。

  “当真没有?”长孙颖看着长孙冲,有些难过的说道,“哥哥你就好好想想嘛,这个对我很重要。”

  “杨氏,杨氏,我想想,”长孙冲见着长孙颖态度很急迫,便也不自觉的就严肃了起来,自己在那里走来走去的走了好一会儿后,这才敲了敲头,“说到这个,好像也是有件事情,不过,这个也很难说。”

  “什么?”长孙颖听着长孙冲这么一说,立马竖起了耳朵。

  “这是一件旧事了。我自己在这卷宗里看到过一些,然后因为意见不同,还去问过父亲,但是却让父亲骂了回来。我也是那时起开始无心为官的。”长孙冲想起那些往事,皱了皱眉,看得出来并不是愉快的回忆,但却也跟长孙颖讲了出来。

  这件事情发生在几时年前了,彼时长孙无忌刚奉命编好了贞观律,便出现了一桩谋反案,而这这桩谋反案的行使人,便是杨氏的一支。

  当时案件审判的很快,因为来告发的人正是杨氏的奴婢,细节一应俱全,官军按照他所供述,很快就找到了罪证,但是最终的定罪却遭遇了麻烦,那便是来告发的人,是个奴婢。而按照长孙无忌新编著的贞观律,奴婢告主,是不具有法律效率的,所以这个人的口供是无效的,大理寺和刑部不能判定杨氏有罪,也无法将罪首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