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1章(1 / 2)





  他想不仅仅是长孙颖,恐怕是皇帝陛下也在为两人没有儿子而焦虑,要不然这次也不会给长孙颖这么多超规格的赏赐。

  长孙冲一直对着这个帮他许多的庶妹感激,也知道孩子对于她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所以见着长孙颖如今母以子贵了起来,当真是觉得好人有好报。

  所以虽然不耻于父亲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但是他仍然以最大的善意劝道,“既然父亲已经送了,你就收着吧,趁着这个机会你们也好和解。”

  “又没有仇,哪来和解一说。”长孙颖苦笑了一下,她跟长孙无忌顶多是相敬如冰,倒也不至于用上和解一词。

  不亲近是天性,真的没办法改。

  “你的这些话是父亲说的,还是你自己想的?”长孙颖想了想又问。

  她不是不信任长孙冲,只是她知道自己这个哥哥因为坏境的原因,被养的太傻白甜了。他生活在一个勾心斗角的世界,却以最大的善心去揣摩别人,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通常跟事实有很大程度的扭曲。

  至少她就不信长孙无忌是出于畏惧自己成为皇后才来给自己送礼,作为一个两朝元老,他胆子没那么小,骨头没那么软。更何况以大义的名分,他这个父亲不管做的多不像样子,自己万一真的被立后,还是得乖乖的遵循旧例加封他的。

  所以,他实在是无需讨好自己。

  “父亲怎么可能跟我说这种事情。”长孙冲摇摇头,老实说,“这都是我猜的。他频频跟我问你的状况,怀孕吐得厉害不厉害啊,喜欢吃什么啊,还说你这么长时间没有怀孕,如今有了一定要好好养养,确保这孩子顺利的生下来。”

  长孙颖听着这话,就觉得肚子有些疼了。她按着肚子问道,“那其它的呢?父亲最近有没有跟什么人来往密切?”

  “没有啊,倒是前些天陛下出征,却不令父亲佐政,惹得有些人不满,来找父亲上门抱怨。我见着几次,每次都要父亲劝他们不要生气。”长孙冲摇摇头,然后想起自己对面坐的人的另一层身份,赶紧补充说道,“父亲对此真的是一点怨气都没有,他说自己年纪本来就大了,强大精神在朝堂上奔波也是辛苦,如今朝中既然有了可用之才,陛下又体恤他辛苦,令他安心养老,他求之不得。”

  “父亲真的已经无心再争,他前些日子还跟我说,现在他只希望家宅安宁,我们这些小辈能安安康康。”长孙冲再憨厚,也知道皇上对于父亲一直多有防备,如今当然是逮着机会就说长孙无忌的好话,希望能让长孙颖传给李治,保长孙家一个太平。

  “父亲肯这样是最好的。”长孙颖听着长孙冲描述的长孙无忌的状态,点了点头。他与李治并没有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就凭着他皇帝舅舅的身份,只要他不犯重罪,李治这个皇帝看在礼法的份上也要保他安度晚年。

  娘亲舅大,就算是皇家也不能例外。

  他安心退下,长孙冲这种和平派才能上位。长孙冲并无多大才干,但是处于他这种位置,只要不犯大错,与人结仇即可保着长孙家下一代的富贵了。

  这样的老旧更替,是皇帝愿意看到的,也是她所希望的。说句严重的话,她甚至愿意拿一个皇后之位来换这份安宁。

  长孙颖在心里头盘算着,等跟长孙冲说完话之后,即可派人去请了李恪的王妃进宫。

  虽然她心里头希望长孙无忌安份,但未曾行军先想败路,对于某些可能他也不得不防!

  ☆、第223章 作死

  李治离京时,将京城防务交给了李恪,所以长孙颖觉得不妥的地方,自然要找李恪通通气了。不过李恪身为外臣,不好多进宫,于是有事要么长孙颖在李忠的陪同下在偏殿见李恪,要么就只能手书叮嘱李恪了。

  对于长孙无忌的猜测,长孙颖自己也不确定。她希望父亲能够识时务,乖乖蛰伏起来,所以也不欲将这事情搞大,因此只能喊吴王妃来聊聊家常,然后将着密信给她,让他转交给李恪。

  这事情已经得过李治的允许,每封信也都已经备过案,因此并不怕什么私相授受的名头。

  “这封信很重要,你务必要交给王爷看。”长孙颖特别叮嘱着,而吴王妃杨氏也点点头,“贵妃放心,我一定把信带到。”

  **

  杨氏出了宫回到家里,刚进门就见到李恪在正厅等着。李恪见她回来,急急忙忙的迎上来问道,“今天贵妃召你去,可是出了什么变故?”

  自从皇帝离京后,李恪就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夙夜辛劳,就怕出点岔子。

  王妃被召去谈话,在他看来本身就是一种讯号,所以他早早的就回到了家里,等王妃传来的信息。

  杨氏看着李恪这样子,却是轻轻一笑,“贵妃不过是因为怀孕有些心神不宁,所以特意召我去说说闲话而已,瞧你急成这样子。”

  “那贵妃的身体还好吧?肚中的皇子是否安康?”李恪听着杨氏这话,总算安心了一些。

  “好好好,都好着呢。”杨氏撇撇嘴,“瞧你这样子,就是我当初怀孕也不见你如此紧张。”

  “那怎么能一样。”李恪感慨了一句,见着杨氏的确没有带来什么值得注意的消息,便说道,“既然没什么大事,那我先回卫所了。”

  “哎,既然回来了,还回去做什么啊。”杨氏见着李恪要走,忙出声阻拦道,“你好久都没陪我跟孩子吃过饭了,不如今天留在家里吃饭吧。”

  “陛下不在,我责任重大,哪里有空在家消遣。今天下午还是特意跑回来你等你的,既然你这里没什么,那我就先回衙门了。”李恪急匆匆的吩咐人备马,等准备好了,这才回头拍了拍杨氏的肩膀安慰道,“这段时间先委屈你了,等陛下回来,我带你们去温泉宫玩。”

  “我知道了,你赶快去吧。”杨氏勉强挤出了个微笑,将着李恪送出了门。

  **

  等李恪一出门,杨氏立刻怒了起来!

  什么不一样,自己还是他的妻子,他关心另外一个女人都比关心自己多,那个女人凭什么享受这一切!

  天知道李恪原本的意思是,皇帝不在,他于公是皇帝留下的重臣,于私是家里的兄长,都有责任替自己不在的弟弟多照顾照顾他的妻子。况且贵妃怀孕本来就是大事,如果这一胎是男的,更会改变朝中的局势,因此他一直防止有人对贵妃下手,十分紧张内廷的状况。

  所以李恪关心长孙颖,于感情无关,只是责任感和使命使然,因此听到杨氏将着两者相提并论时,本能的反驳。但是他男人家心粗,反驳之后也没有下文,只觉得杨氏已经明白了,可遗憾的是,杨氏却因此而误会更深。

  杨氏一直不喜欢长孙颖,因为长孙无忌的关系,她童年时受尽了磨难,要不是后来李世民将她指婚给李恪,她还不知道要落到怎样的境地。所以杨氏对于李恪一直非常重视,挖空心思的讨好李恪,把自己的那些小肚鸡肠藏起来,在李恪面前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形象。

  回京见到长孙颖时,她本来是憎恶的,但是很快她就发现长孙颖十分受宠,作为一个趋利避害的人,她自然而然的收起了自己那些轻慢之心,在她面前变得热情起来。等着长孙颖做了贵妃之后,她在心里头恨得要死,面上却笑得越发恭敬。

  不就是长孙家的一个小丫头,连正妻都不是,如今却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自己每次见到她都要下拜行礼,这凭什么啊!不就是怀个孕,那个女人没生过孩子,就她娇贵,要自己隔三岔五的进宫给她请安,陪她闲聊,再等她睡着后灰溜溜的走开……自己又不是她的丫鬟。

  因为知道自家王爷跟她是天然的同盟,杨氏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对长孙颖不利的事情,所以只能将这这份不满埋在心里,慢慢的发酵,发酵……

  今天长孙颖着她进宫,打断了她与其它贵妇们组织的一场聚会活动,杨氏对此非常不满。她在心里头嘀咕着我又不是你的丫鬟凭什么随叫随到,但是面上还是写了帖子给各家,说是自己记错了时间,今天是进宫参见贵妃的日子,将着错误全揽在了自己身上。

  由于这个原因,杨氏心情十分不好,所以当长孙颖拖着她带信给李恪的时候,她收了信,却故意不打算交给李恪,诚心刁难一下长孙颖。

  她这样做也并非全然糊涂,杨氏知道如果真的有对国家十万火急的大事的话,长孙颖肯定会不顾男女大防的直接让人去请李恪,而如果她没有真人叫李恪过来,那么这件事就应该不是十分紧急的。密蜡封印,那应该是介于私事和公事之间的事情,私密性远超过紧急性,应该有什么长孙颖希望李恪去办却又不想让其他大臣们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