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末日流亡第87节(1 / 2)





  陆笛半梦半醒地听着他跟门口的人说话,然后关上门开始收拾东西。

  “这么早?”

  陆笛不用出门,就知道大概时间。

  这是在海上飘了三天之后的发现,通过潮汐的声音变化与海面的热量温度的具象化,来粗略判断时间。

  “太阳还没升起,不是说八点之后集合吗?”陆笛半闭着眼睛问。

  “美杜莎号连夜赶过来了,他们一整晚都停留在我们出事的那片海域进行探测。”

  朱祝拿起扫描眼镜放进包里。

  “不用,我不睡了。”

  朱祝听陆笛这么说,收回手把扫描眼镜卡在脑门,背上行李包去找袁仲夏。

  袁仲夏的动作比朱祝快,已经在甲板旁边等他们了。

  袁仲夏手里还抓着两个包子,看到朱祝就递过去一个。

  “快吃,等会可能没时间。”

  “晏龙呢?”

  袁仲夏用眼神示意了下自己背着的包。

  经过昨天那场“ai的关键救援”,船上的人都知道那台外观平平无奇的笔记本电脑是“国家机密”,现在不管是谁,只要拿着笔记本电脑,就会受到大家情不自禁的瞩目。

  他们不是故意泄露机密,只是没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潜意识习惯。

  所以来自各国的专业特工根本不需要买情报,在这边搞内线,多观察几遍华夏科考团,就会从这些不寻常的迹象里发现袁仲夏与朱祝这两个人身份不一般。

  “吃吧,一场硬仗等着我们呢!”袁仲夏若无其事地摸出香烟,闻了闻,又重新装回口袋。

  他身后还有好几个武装人员,是负责保护科考团的警卫。

  五分钟之后,科考团的人也陆续走上了甲板。

  他们看起来就要颓废多了,许多人都是彻夜未眠,胡子拉碴,衣服也是胡乱往身上一套。

  哪个国家先打捞上了陨石,就能抢占研究的时间差,等去了美杜莎号,他们根本不需要鉴定与分析,什么技术都不用,直接报自己这边的结论就行了。

  所以时间不能浪费,这个夜是必须熬的。

  科研人员抱着装有陨石的标本舱,这是直径半米的那块。

  另一块小碎片被留在军舰上,不会带上美杜莎号。

  远处海面上已经出现了地球联邦科考船的影子,那一排五座电视塔的造型格外好认。

  作者有话要说:陆笛:真正的咸鱼,不为美食所动

  陆笛:奶茶?不喝!火锅?不吃!

  陆笛:打死不出门,也就躺在沙发上,看看沙雕视频搞笑段子打发时间的样子

  画外音:晏龙搞出模拟极光了!

  咸鱼一跃而起

  第74章 诱饵

  陆笛一登上美杜莎号, 就感到气氛不同寻常。

  各国科考团从昨天下午得知华夏成功打捞上陨石开始,就陆续返回,而华夏需要时间研究陨石, 拖了一个晚上, 于是就造成了“万众瞩目”的效果。

  这些目光当然不全是友善的,有的人甚至质疑这不是平安夜陨石2051g3与g4的碎片。

  特别是在华夏之前,负责搜查那片海域的印度船只。

  安达曼海的东边是缅甸与泰国, 西边孟加拉湾靠近印度半岛, 占据了地利优势的印度科考团毫不掩饰他们的攻击性与质疑。

  陆笛在眼镜里转动视角, 发现众人似有意似无意地站成了两堆。

  一边领头的是俄罗斯, 一边领头的是美利坚。

  虽然华夏在大方针上跟前者走得近,但是华夏真的有麻烦的时候,毛子也是看戏的一方。

  ——除非有足够的利益。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陨石危机不仅没有化解这些矛盾,反而让局势更加混乱,主要是合作变多之后,冲突也加剧了。

  反感这种现状的人有很多,以科学界最明显。

  许多科学家主张危机面前无国界,地球第一,文明存续第一。不过他们的努力收效不大, 虽然大家最终还是能坐到一起,但是矛盾冲突永远少不了。

  在安达曼海, 印度与华夏的矛盾最大,所以印度人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抢先质疑。

  而各国科考团队里那些埋头研究反感这些冲突的人,陆续露出了疲倦的表情,如果要给他们的心情贴一个标签, 大概就是“又来了”。

  仿佛满怀期待地坐在电脑前等电视剧的最后一集播放,却要忍受持续十分钟的无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