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七十二章 鏖战华北(二十一)

第一百七十二章 鏖战华北(二十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鏖战华北(二十一)

接着几十辆威风凛凛的坦克一字排开成战斗队形,炮口吐出一阵阵浓烟,远处山头设置的目标一一被摧毁,随即装甲团全体迅速突进,后面装甲车辆紧紧跟上,车上装备的大口径机关炮、机枪不断地喷着火舌,整个进攻队形错落有致,配合默契。

终于又一次回到熟悉的战场,又一次听到久违的枪炮声,路胜和他的战友们异常兴奋。尽管只是演习,但是大家还是把它当作实战,各种战术动作一丝不苟,精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完成一项项课目。

“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士对这句话有着最为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枪支就像最亲密的战友,对座下的各种车辆也是一样要做到熟练可靠。只有这样,在战场上才能真正做到心神合一、人机一体,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的优势,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演习结束后,方面军在演习地立即召开了参演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主要总结这次演习的得失。

林虎重点强调了部队各兵种的协同作战问题,指出了演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坦、炮的协同、步炮的配合以及反坦克器材的应用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刘亚飞则主要从战术层面讲解了装甲作战的基本理念,并结合二战中著名的坦克战战例,强调了指挥员在临阵的应变和调度能力;

罗荣则强调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的问题,并严肃告诫部队务必戒骄戒躁,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对华北方面军的补充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在一个漆黑的晚间,从大连军港悄悄驶出一支不大的舰队,这是由两艘护卫舰、三艘中型运输舰组成的混合编队,承担第一次运输任务。舰队排成紧密队形,运输舰在中间,护卫舰在两侧,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航线是经过反复研究制定的,从大连到河北东部沿海地区,是最近的路线,只有六个小时左右航程。

自从国共葫芦岛外海海战以后,双方海军没有再进行大规模交战,毕竟海军的损失短时间难以弥补,所以使用起来更加小心谨慎。海面上除了阵阵海风、涌动的海浪,一切都是静悄悄,舰队以最快的航速行进。

虽然沿途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迹象,但是负责掩护舰队的官兵没有任何的掉以轻心,这是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的命令,可见对这次任务的重视。海军将士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不仅关系到华北兄弟部队能否迅速恢复战斗力的问题,也是能否顺利打开一条海上交通线的问题,责任重大。所以护卫舰上的官兵时刻保持警惕,所有舰上人员一律全员上岗,各司其职,炮膛里早已压满了炮弹,随时准备战斗,指挥员更是时刻注意着前方的动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终于到达了指定海域,所有人员终于松了口气,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非常顺利。华北方面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在离岸几十里的海面,上百艘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渔船静静地等待着。

在漆黑的海面上,各舰打开灯光,紧张的分装作业开始了。上千人不声不响埋头苦干,大量的物资从运输舰上转运到渔船上,装满一艘立即开走。海岸上更多的大小车辆正在等待着,渔船一靠岸,立即有许多人涌上来,有军人也有老百姓,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宝贵的物资运走。天色将近微明时,最后一艘渔船的物资被运走,整个运输过程算是大功告成。

舰队立即开始返航,运输舰已经卸下沉重的货物,因此速度明显加快。当运输舰队顺利返回大连的消息传到中央军委,一夜未眠的一零三终于松了口气,这意味着海上交通线终于打通了。

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运输行动,规模也逐渐变大。运输舰有两艘增加到四艘,但是大规模的海上行动终于引起了敌人的警觉。第三次行动时,国民党海军从塘沽港出动,对返航的我军舰只进行了拦截。

双方在渤海湾中心区域进行了大规模交火,我军护卫舰以小搏大,无惧无畏,奋起反击。海面上炮声隆隆,浓烟滚滚,我海军无论数量还是吨位都远远小于对手,交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双方各有损伤。

国民党一艘驱逐舰严重受损,我海军也有两艘护卫舰中弹起火,在其它舰只掩护下,舰队终于摆脱敌人,返回港口。这次交战虽然我方物资没有任何损失,军舰损失也不大,但是显而易见,今后再进行海上运输是非常困难了,毕竟国民党海军实力要超过我们,一旦运输舰被敌人截获或者击沉,损失就太大了。

中央军委密切注视了局势的发展,立即启动第二预案,开辟新的运输线。

大批物资经过秘密运输,穿越了大片的国统区,历尽千辛万苦,虽有损失好在并不太大,这批物资运抵华北各根据地,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不仅仅是物资的援助,关键是说明中央没有放弃华北,而是表达了坚持华北的巨大决心。这是对华北全体官兵最为重要的。

保定一战,失败的阴云一直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压得人们喘不过起来。谁都知道华北的力量本来就弱,经此失利,今后的命运更加让人担忧。中央军委的态度如同一剂及时的强心剂,让人们又看到了重整旗鼓的希望,华北方面军决不会就此沉寂,更不会因此消失,而要“愈挫弥坚,愈挫逾强”。

三次运输,主要物资都是华北急需的武器弹药,有“波波沙”冲锋枪、苏式步枪、机枪,轻重迫击炮及其它各种军需。此外随这批物资还有三百余名从东北各部挑选的战斗骨干,一方面负责教授苏式武器的使用,另一方面充实华北部队基层班排干部,以期迅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华北方面军也迅速做出了调整,全军所有部队重新编成两个军,每军辖三个师。为了弥补兵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将许多地方基干部队升格为野战部队,另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发动根据地适龄青壮年参军,短时间内,部队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每师人数达到了一万人,全军达七万五千余人。

虽然和战前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经初步恢复了战斗力。特别是中央补充的大量新式武器装备,极大地激发了所有将士的信心,部队士气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当然面对的问题还是巨大的,敌人的围剿日益加紧,根据地面积逐渐缩小,形势不容乐观。

对华北面临的严重问题,聂荣清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除了武器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人的信心问题。虽然部队的建制重新建立起来,但是恢复部队必胜的信心却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干部问题。

一个班、一个排士气如何?信心怎样?关键看指挥员的才能,保定战役中,损失了大批有经验的基层干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必须打破原有的提拔晋升机制,大胆从普通士兵、甚至俘虏兵中选拔有才干的人,同时大量减少机关行政人员,尽一切可能充实基层部队力量。

张振洲和刘金飞回到部队,已经是生死兄弟。高于铺土山一战,实在惨烈,最后掩护的几百战士只有他们两个活下来,这已经算是个奇迹了。聂荣清亲自接见他俩,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号召全体华北将士向他俩学习,现在华北我军太需要这样的英雄了。

张振洲被直接提升为营长,刘金飞不愿意和张振洲分开,成为张振洲营的一名排长。部队是新组建的,人员、装备都不足,但是张振洲非常乐观,因为中央的大力支持,他坚信华北方面军一定能重整旗鼓、再创辉煌。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华北各部队还是开始了艰苦的重建工作,人员调配、装备整修、防区划分、敌情侦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同时中央的补给计划也再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