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三十四章 鏖战华北(八十)

第二百三十四章 鏖战华北(八十)

第二百三十四章鏖战华北(八十)

不过他也没有大意,一边整顿部队,一边给归绥方面发报。除此之外,还派出人员提前赶往城里。让郭震云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攻击张家口时,绥远城里正在悄悄酝酿着又着一场巨变。

葛啸天虽然是郭震云最信任的人,但是对葛啸天来讲,他最佩服、最信服的人却是傅重义。对郭震云是一种江湖义气式的哥们关系,对傅重义却是实实在在的发自内心的敬重。葛啸天自幼从军,由于年龄太,一直被留在傅重义的亲兵卫队中,傅重义对这些“娃娃兵”格外照顾。

打仗时从来不让他们上前沿,生活上也是关心有加,在这些半大孩心中,对傅重义除了视为长官外其实还有一种“严父”的情结。后来大一些,傅重义才把他们放在基层连队里锻炼,虽然不在傅重义身边了,但是心中那份特殊的情感却永远埋在心中。

郭震云发动兵变,软禁傅重义,葛啸天当时只能默默服从,他知道凭自己的职务、能力根本不可能左右局势。如果站出来反对,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搭上自己的命,所以他只能暂时忍耐,等待时机,见机行事。郭震云的安排正中下怀,在掌握了整个归绥的军政大权后,他立即开始秘密筹划营救傅重义,重新恢复老长官的权威。

首先,葛啸天找个机会单独与傅重义商谈,提出自己的想法。傅重义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绝不相信自己一手打造的部队会全部听命于反叛自己的人,虽然安山一大批军官也被囚禁,但是总有人还会暗地里效忠自己。

葛啸天要想起事也并非没有顾虑,一则他威信有限,难以服众;二则他手下仅有两个新编师,战斗力极弱,根本不是三十五军的对手。所以一旦事情挑明,南面会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自己一人的安危事,如果牵连老长官以及大批将领因此遇到危险,那可是葛啸天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傅重义明确告诉葛啸天,郭震云进攻张家口一定会失败的。因为郭震云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从道义上讲这是背信弃义,卖主求荣,残害同僚;从军事上讲,现在郭部官兵军心不稳,战斗力不强,而中共军队屡战屡胜,正是士气大盛之际,并且兵力充足,随时可以进行大量增援。反观郭震云这边,老江只是口头上声援,根本也无力派出援兵,所以,郭震云很快就会大败而归。中共也会趁机进军,整个绥远将很快被解放。

听这样一,葛啸天大彻大悟,下定决心坚决与傅重义站在一起。傅重义告诉他,这几天先要在私下秘密联络一些人,把部队牢牢控制在自己人手中。同时,制定好周密的行动计划,只要张家口前线战事失利,郭震云往回撤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动。

第一时间得知郭震云已经大败而归,葛啸天按照计划立即开始行动。首先派人解决掉郭震云的警卫部队,请傅重义掌控全局。以一个师前出城外,修筑野战防御工事,准备抗击郭部反扑;另一个师则控制城内各要点。同时全国通电,傅重义以总司令的名义宣布解除郭震云一切职务,并号召所有官兵反戈一击,彻底与郭震云决裂,重新回到傅部旗帜下。

还在卓资的郭震云,终于等来了确实的消息,然而对他来讲这样的消息不亚于“晴天霹雳”、“五雷轰顶”。自己被叛了傅重义,没想到竟然有人也同样背叛了自己,真是“报应!”啊,并且来得这样快、这样突然。

郭震云呆呆的坐着,面如死灰……

消息迅速传开,刚刚有点起色的部队秩序立即大乱,这样来,现在整个郭部军队已经完全陷入绝境,后有共军紧紧追击,归绥又回不去,再顽抗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短时间内,大批官兵逃亡,可以是“一哄而散”,许多军官也跟着跑掉,没有人能够阻止,也没有人想阻止。

黄昏将近,落日的晚霞映照着大地,洒下一片金黄,一天的酷热终于有所缓解。可是对郭震云来这样的场景却意味自己的生命即将完结。周围逐渐平静下来,近十万人马不知了去向,郭震云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其中有几个师团长,再就是贴身警卫。

几个时前还是风光无限,十万兵马的总司令,现在却是“众叛亲离”、“孤家寡人”。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回想起来,郭震云觉得是老天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仿佛自己被一只无形的手高高抛在半空,可是还没等仔细欣赏一下周边美好的风景就被无情的拽下来,摔个粉身碎骨!

此时郭震云并不痛恨那些逃命的士兵、军官,“好死不如赖活着”谁不想活下去,谁不愿多看看这个世界,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何况是自己的决定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那些死在张家口城下的官兵不是更可怜吗?

郭震云无力的摆摆手,心灰意冷的道:“你们也都走吧,不要再跟着我了,一切后果都由我一人承担。你们可以回去继续跟着傅长官干,想必不会为难你们。也可以就此回归故里,安安稳稳过几天正常人的日。我都不怪你们,是我让大家遭受这场劫难,把一切罪责都推到我的身上,你们能够这个时候还陪在我身边,已经非常够义气了,我郭震云这一辈没有白活,至少还有你们几个真正的兄弟,值了!走吧,都走吧!”

看到郭震云心意已决,几个人知道劝也没用,只能默默离开,各谋生路。

天地间只有自己一个人!此时,郭震云对自己的最后结果一点也不后悔,死算什么,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杀人无数,早就够本了。不管怎么,他没有背叛党国,尽管这是一个让他伤透了心的政权,关键是保全自己的名声,无愧于列祖列宗,这一辈也算值了。什么样的苦难都吃过,什么样的荣耀也都品尝过,只要人生“轰轰烈烈”,休讲所谓“天长地久”。

远处似乎传来轰鸣声,郭震云知道时间到了,随手掏出自己最心爱的“勃朗宁”,用衣袖最后一次仔细擦拭,然后举起来,对准自己的太阳穴,突然他的手竟有些抖动,生命即将结束,再看一下这大好人间,难道能没有一丝眷恋……够了,看够了,郭震云闭上眼睛,两行热泪滚滚而下,用力扣下扳机……

“绥远兵变”如同一场飓风,来的迅猛去的急速,从开始到结束仅仅一周时间,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在这场风波中,傅重义和郭震云可谓两败俱伤,唯有中共收获最大。尽管傅重义重新掌控了整个绥远大局,但是无论军心还是实力,傅部彻底失去了原有的风采。

部队损失严重,除去在作战中伤亡的兵力,还有大量逃散的士兵,三十五军更是不复存在,仅有一零四军和一零六军还勉强保留大部人马,其他部队更是七零八落,不成样。

更为可怕的是整个部队军心涣散,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人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道今后的到底该服从谁的命令?到底为谁打仗?希望在哪里?

老江并没有过于谴责灰溜溜跑回来南京的黄文炳,毕竟他从来没有指望郭震云能够兴起什么大的风浪,能给共党制造点麻烦就足够了,至少在全国舆论面前证明国民党政府还是有号召力的。

像郭震云这样的誓死追随者不在少数,在国际上也算挽回些颜面。因此,在老江授意下,国民政府大张旗鼓的表彰、宣扬郭震云赤胆忠心,为国捐躯的伟大事迹,有的报刊则把郭震云比作“当代之文天祥”大肆吹捧。可是明眼人知道其中的奥妙,越发对国民党政权丧失信心。